【直播回顾】妇儿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线上会议·浦江分子诊断大讲堂第三十九讲


2020年7月31日晚上19:00,由浦江分子诊断大讲堂主办、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临床诊断与实验医学分会协办的“妇儿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线上会议·浦江分子诊断大讲堂第三十九讲”准时开播。此次会议为全力配合复工复产复学、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平稳进行,云集来自湖北、北京、上海、海南等省市妇儿健康领域知名专家,共同探讨新冠病毒的实验室诊断要点、污染防御措施以及解读新冠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直播当晚来自线上的近7000余名医学同道汇聚一堂,踊跃参与学术交流及学习。
本次会议由海南省出生缺陷防控管理中心王洁教授和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龚波教授共同主持。会议伊始,王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在这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很高兴与来自各地的诸位专家云端相会。她提到,此次会议对于促进检验人员交流和学习,总结分享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阻击战中取得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感谢线上积极参与的观众,衷心期盼本次会议圆满成功。龚波教授也表示,目前各省市妇儿医院陆续开始面向社会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服务,为进一步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特举办此次会议。希冀此次会议能开拓检验同行的思路,助力提高新冠病毒检测的能力。随后,龚教授宣布会议正式开始。
演讲阶段
向贇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妇幼保健院医学检验部主任
向赟教授从新型冠状病毒的概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新冠病毒作为高致病病原体检测的实验室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筛查稀释混样技术;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疫情后时期的新冠防护这6个方面,对《新冠病毒实验室诊断要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向教授指出,新冠病毒作为高致病病原体,在检测过程中对场地和人员都有极高的要求。应至少在2级及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采用不低于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的个人防护。同时,关于新冠病毒检测工作的生物安全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样品接收及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注意个人防护及消毒,使用专用的样品转移箱;
(2)实验准备和样本处理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
(3)检测结果的判断应严格按厂家说明书进行;
(4)实验室常规消毒应使用75%酒精、地面等使用5 g/L次氯酸钠、实验室空间消毒使用紫外或过氧化氢;
(5)当感染性液体溅入眼睛,应立即停止工作、脱掉手套、迅速用洗眼器、用生理盐水冲洗;
(6)废弃物处理应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规程。
向教授还对《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核酸筛查稀释混样检测技术指引的通知》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而对于新冠病毒抗原、抗体的检测,向教授表示目前尚缺乏有证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已有的抗体检测试剂以胶体金法检测试剂为主。已有研究表明,机体对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力并不持续,IgG抗体会逐渐消失,因此对于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尤为重要。
向教授认为在新冠后疫情时期,只要全民能够正确戴口罩、全民勤洗手,做好卫生防御措施,就能够有效防止病毒感染。
马丽娟教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检验中心主任

马丽娟教授以目前国内外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为背景,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解读、流行病学数据以及确诊病例分析等就《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解读》进行了详细介绍。
马教授指出,根据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4月份发布的报告和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童世庐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
(1)在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中,儿童占比低于2%;
(2)所有年龄段的儿童都对新冠病毒敏感,并且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3)但幼儿,尤其是婴儿,更容易受到新冠病毒感染。
然后,马教授对新冠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做出了全面的介绍,表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以作为感染确诊的金指标,而抗体检测不适用于一般人群的筛查。她还对两种检测方式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原因作出了详尽分析(具体内容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观看直播回放哦~)。
最后马教授认为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流行病学史;疫情相关的接触史;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以为金指标;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动态监测;抗体阳性需排除“假阳性”。不仅如此,还需要考虑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慢病毒感染、异源性物质输入史、标本类型等因素。
吴文娟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医学检验科主任

吴教授在抗疫期间担任武汉西湖方舱医院院感办主任,国家卫健委医政管理局方舱医院院感核心专家组成员。因此,她结合自身丰富的核酸检测实战经验以《平战结合的新冠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为题,就新冠肺炎方舱医院检验科设置为例,从建筑&流程设计,建章立制全员培训,环境&空气消毒评价,职业暴露处理&调查以及地毯式、全方位督导这5个方面对医院感染控制(立规矩、抓源头、控细节、严追踪)做了详细介绍,还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基本原则等做了解读。
吴教授表示,当时在方舱医院对环境、空气、病人口罩等都进行了采样检测,同时还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医护人员更换口罩方式是否正确、更换口罩的周期、更换口罩的类型等进行了解,建立健全的主动、及时上报制度从而对医护人员进行一个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
对于不同时期新冠肺炎临床实验室的任务,吴教授认为:
(1)大流行期主要是:鉴别诊断、疗效检测、治愈判断、复发预测、高风险、狙击战;(目的: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2)新常态期主要是:入境筛查、入院筛查、复工筛查、自愿筛查、高风险、持久战;(目的:应检尽检,愿检尽检)
吴教授还提出,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流程化还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标本和转运、急诊救治和手术和大批量标本应对。
最后,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和总结,吴教授表示可以参考《医学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建筑技术标准》和《方舱医院感染控制手册》去详细地了解关于疫情防控的一些经验和对策。
王海滨教授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分子诊断室主任

王海滨教授从核酸检测在呼吸道传染病诊疗中的应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的几个特点以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污染原因分析等方面为大家对《实验室核酸检测污染来源与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解读。
首先,王教授对目前已有的核酸检测试剂盒分类及特征进行了阐述。并表示由于新冠病毒样本类型为咽拭子、痰液、肺细胞灌洗液,决定了其能够使用创新的RT-PCR“一步法”去测定。“一步法”具有安全、快速、高效、便捷,不易漏检等优势,可解决样本中RNA酶对扩增体系的影响,全程无核酸丢失,能够提高敏感性。
(1)安全性:一步操作,快速离开实验室;
(2)快速、高效:减缓实验人员疲劳;
(3)便捷性:直接在PCR管中操作;
(4)更不容易漏检:无核酸丢失,减少污染机会。
随后王教授介绍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可能的原因,并表示90%以上的新冠实验室均存在污染,具体征象为:扩增曲线尾部翘头、个别实验室,全部样本污染或大部分样本污染、单基因污染(以N基因污染为主)、试剂配制污染等。
为此,王教授对新冠核酸实验室污染高发的原因分析如下:
(1)样本特征:咽拭子介质,蛋白少,释放核酸容易形成气溶胶;
(2)质粒(假病毒)阳性对照品参与核酸提取,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污染(传统该类对照品为直接使用);
(3)新建实验室人员缺乏系统培训和技能经验;
(4)室间质控品同样为序列:核酸提取导致新建首次试验无污染,后续试验有污染;
(5)不同试剂盒污染情况不同:敏感性较低的试剂盒污染几率较低;
(6)试剂盒引物探针合成时发生痕量污染。
对于污染的鉴别,王教授表示可以更换另一序列的试剂盒进行鉴定;而对于污染的预防,王教授表示需要加强污染源的管理、避免释放、避免交叉污染、避免污染物的积聚。
最后,王教授还提到了关于混样检测方法学选择的争议,他表示无论是混采还是混检其实都是涉及试剂盒检测敏感性。
精选互动问题
Q:实验室若出现较多单基因阳性的情况该如何进行避免?以及该如何排查?
A:单基因阳性情况多为实验室核酸提取时造成的污染。排查方法:在已知试剂盒基因序列的情况下,可以更换另一基因序列的试剂盒进行鉴定。
Q:当更换批号进行比对实验时,该如何进行留样比对?以弱阳性质控品和阴性样本做比对实验样本是否具有意义?
A:应存留同一个弱阳性质控品(试剂盒检出限10倍以内)或临界阳性质控品做精密度,CV值小于5%,再或者做一下最低检测限,与新批号试剂做比对;用阴性样本做比对实验没有什么意义。
Q:对于具有灭活功能的采样管是否要求需要进行二次灭活?
A:具有灭活功能采样管,如果按规范处理,应不用再次灭活。
Q:武汉有新冠合并川崎病的病人吗?
A:专家表示,武汉迄今沒有发现新冠并川崎病的患儿,也没有发现并味觉及嗅觉异常的患儿。
Q:分子诊断POCT设备,可以放在急诊或发热门诊的普通实验区吗?
A:分子诊断POCT检测,设备可以放在急诊、发热门诊或病房内,所以称为床旁检测。标本在生物安全内加样后,密闭转运至一体化核酸提取检测仪上即可,也可以直接将POCT设备放在生物安全柜里。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