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培训】首站报名火热,参会率达120%+|湖北省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暨新技术应用培训班·大讲堂第四十三讲成功举办
2020年12月17-20日,由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公益支持及浦江分子诊断大讲堂学术支持下,湖北省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暨新技术应用培训班在武汉成功举办。
此次在湖北武汉召开的公益培训班,旨在响应国家号召,深刻领会国务院《进一步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工作方案》的重大现实意义,提高全省疾控中心常态化传染病精准防控能力,指导各地规范开展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和质量管理,提升专业人员核酸检测技术和能力。培训班受到了湖北省疾控中心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会前报名火热,吸引了湖北省各市(州)疾控中心实验室核酸检测技术骨干的关注,现场参会率达120%+。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阳、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检测研究所副所长徐军强出席了本次会议。同时,本次公益培训也邀请到国内疾控体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床医学检验领域的近20名专家学者,及国内分子诊断产业界代表参与培训分享,围绕“规范化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精准检测专题、传染病精准防控应用与进展”三大专题深入展开,学习交流。培训现场气氛热烈,专家学者倾囊传授,学员们积极参与,踊跃提问、讨论交流,深入认识“传染病核酸检测工作规范”的重要性,了解并学习了传染病防控方面的最新要求和技能,助力提升参会学员对传染病防控筛查的处理能力。
医学造福人类、科技创造未来。本次会议还为专家、学员设置新技术应用展区,主要展示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国内研发的代表性核酸检测新技术应用产品,包括核酸检测移动方舱3D建模实验室实景模型、核酸采样仓实景体验、城市核酸检测实验基地实验室VR示范、日测万级核酸检测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等,为现场学员们提供新鲜直观的体验过程,深刻体会到核酸检测相关分子诊断、生物医学领域技术的蓬勃发展,深入认识到科学设计和建设核酸检测实验室的重要意义,助力增强参会学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对常态化传染病精准防控的信心。
会议回顾
开幕式|致辞
湖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 李 阳
18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准时开启,由湖北省疾控中心李阳副主任上台致开场词,他首先对来到此次公益培训的教授专家们表示欢迎,对为此次公益培训提供支持的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浦江分子诊断大讲堂表示感谢,对到场的疾控中心实验室核酸检测技术骨干表示肯定,着重强调了此次公益培训活动的重要意义。
他强调,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积极响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做出的重要指示,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把疫情防控工作总要求落到实处”的总要求,核酸实验室规范化建设以及核酸检测新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将为大家未来开展常态化防疫工作提供帮助,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和重视此次培训活动,有所收获。
专题一|规范化实验室建设
主持人·陈唯军 教授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正式进入学术培训环节,专题培训课题一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规范化实验室建设展开,由五位教授/学者,为大家解疑答惑。
01|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规范化运营管理与质量控制
陈丽娟 教授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所
陈丽娟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规范化运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内容。分别从实验室人员,实验室区域设置,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样本运输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特别强调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并提出实验室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化的管理,每个检测都应该因时因地而异。多措并举,共同开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水平质量安全模式。
02|病毒病实验室检测中的生物安全实践
张晓光 研究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张晓光研究员首先简明扼要地讲解了我国生物安全相关的法规,并结合其自身过往援助经历展示实验活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同时,介绍当今全球生物安全的主要挑战和相应对策。针对现如今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张晓光分别从标本采集,核酸提取以及扩增环节的质量把控进行分析讲解;对于实验室内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应急情况何处理措施提出来自己的一些建议和解决办法。
03|实验室新冠核酸检测质量提升对策
王海滨 教授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
王海滨教授主要带来关于实验室新冠核酸检测质量提升对策,直指现阶段实验室新冠核酸检测过程中面临的相关问题,着重从试剂盒制造角度讲解了实验室PCR过程中质量控制问题。另一方面对于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污染这一方面做详细介绍,分别讲述了实验室可能发生污染的原因,污染的来源与鉴别以及对于出现污染如何去进行清除和之后的污染预防等核心内容。
0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应急能力建设--平战结合的新发突发传染病检测、监测体系
陈唯军 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大教育中心
陈教授讲道,人类尝试认识了解HBV,HCV,HIV等病毒的时候,用了大量的时间。而本次的新冠病毒初期,我们科学家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发现未知感染源,并且破译核酸序列,这都得益于国家在高通量测序领域技术的进步。在传染病病原实验室快速筛查鉴定体系中,可以发现未知感染源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独具优势。与此同时,随着高通量测序及分析流程越来越自动化、系统化,相信高通量测序技术会像多年前的qPCR技术一样走入每一个实验室。
05|疾控中心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建设
林思远 博士
华大智造
实验的全流程,全资源的管理一直是各地实验室渴望解决的问题。摒弃传统的人工实验记录和简单的电脑录入,一个开放式的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小到每个样本管的所在地,大到每个仪器的运行状态的全部监控。实验数据方便进行日常统计,多个实验室中心也可通过接口实时上传至“指挥中心”,进行整体把控和资源调配。在实验室信息数据化的另外一面,是也内对数据安全的关注。区块链技术以去中心化、匿名性等多个优势运用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管理中,也成为实验室信息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专题二|实验室精准检测
主持人 ·王海滨教授
会议第二个专题培训,是围绕实验室精准检测展开的,由七位专家/学者为大家带来了详细的讲解。
01|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技术新进展
赵友云 教授
湖北省中医院
赵友云教授主要分享了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技术的新进展,分别从核酸提取技术和核酸扩增技术的方法、原理,以及核酸检测平台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各个平台其独有的优劣势。并结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现状总结之后分子检测的发展趋势。
02|核酸技术在艾滋病早晚期检测中的应用
潘品良 教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参比室
潘品良教授,详细解读《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版)》更新要点,强调了HIV核酸检测用于HIV感染的诊断价值。通过不同的案例,详细介绍了核酸技术在艾滋病早晚期检测中的应用。
03|新冠核酸检测快检方案
侯隽杰 工程师
润达医疗
上海润达榕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侯隽杰,从响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提高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通知》政策角度出发,讲解了新冠急诊/发热门诊快检解决方案,着重介绍了纳捷新冠快速检测方案的优势。该快检方案,采样管自带病毒裂解功能和灭活功能,实验过程无需等待样本裂解;采用“预包埋”新冠检测试剂盒,直接加样上机,缩短实验流程。同时预防实验污染。侯工还通过现场的实验操作,直观的展现出快检方案的便捷性。
04|全球疫情趋势与中国公共卫生对策
卢洪洲 教授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卢洪洲教授分析了国际、国内疫情防控的最新形势,分享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临床救治、疫苗及抗病毒药物研究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并详细介绍了新冠肺炎防控的“中国方案”。科技储备能力和科技攻关能力是实现科学防控的重要保障,未来中国在诊断、药物、疫苗、基础研究临床整合救治等方面均需要再上一个台阶,为可能发生的其他疫情爆发做充分的技术储备,也为全球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治理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05|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王海滨 教授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

王海滨教授本次分享关于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种类及其特症。另外针对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也详细讲解了其相应的检测技术平台。呼吸道病毒检测新技术,新方法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疫情的防控的重要性。
06|基因分析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江 遥 博士
华大智造
在传染病病原检测过程中,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具有查已知、测未知、鉴新发和病原溯源等诸多优势,在人类历史上有很多采用基因分析技术对病原体进行鉴定与分析的疫情案例,包括H1N1,H1N9,裂谷热病毒和新冠病毒等。随着11月《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发表,表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已经逐步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未来将为人类传染病控制做出更广泛的贡献。
07|荧光定量PCR病原检测结果分析和常见问题讨论
郑 娜
Thermo Fisher
郑娜主要介绍荧光定量PCR实验(以下简称qPCR)结果的判读以及qPCR实验中常遇到的多个问题。对于qPCR实验的结果判读主要介绍了基线、阈值线和Ct值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以及达安和圣湘新冠检测说明书对于实验结果判读的步骤。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中关于确诊比例和疑似病例的诊断说明做了介绍。对于试剂说明书中提到的基线和阈值线调整的情况和如何进行手动调整进行了步骤介绍。在实验常见问题讨论部分主要介绍了“PCR抑制物、可疑的扩增曲线、参比荧光ROX设置问题、没有正确使用耗材和适用机型以及实验交叉污染”这五方面内容。
专题三·上午场
传染病精准防控应用和进展
主持人·马学军 教授
会议第三个专题培训·上午场,是围绕传染病精准防控应用和进展展开的,由四位专家/学者为大家带来了详细的讲解。
01|常态化防控下疾控中心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工作
徐军强 主任技师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检测研究所
徐军强主任从现在国内外疫情情况入手分析,结合现阶段湖北省疫情防控重点工作,提出了积极防御政策,指出对现阶段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而言,要积极组织实验室网络建设、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特别是基层组织的防控检测能力。同时,徐主任提出常态化防控工作中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监测与检测。根据中央联防联控机制及省疫情防控指挥部颁发的针对新冠病毒防控的最新要求,全省范围内建设核酸检测实验室,进一步落实“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徐主任还对最新的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比,为后续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提供指导。最后,徐主任对未来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分析总结,进一步强调健全现有实验室网络的重要性。
02|疫情常态化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
段朝晖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段朝晖教授从临床工作角度出发,梳理了新冠病毒流行感染现状,相关部门针对核酸检测提出文件性的要求,分享了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区域规划、管理要求、质量管控等重要内容。同时,段教授还分享了在实践调研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疫情后时代检测新冠要更加注重检测呼吸道常见病原体的建议。
03|病原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与在疾控工作中的应用
逄波 研究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疑难、罕见和新型病原微生物的识别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已经在新冠疫情的溯源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在媒介生物病原携带调查、环境微生物监测、耐药基因研究等领域广泛应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样本文库构建和生信分析流程方面需要进一步标准化、便利化,在结果解释方面需要结合临床以及流行病学等相关资料。同时,还需要建立专业的系统化的病原学监测数据库,从而提高病原感染早期发现和快速处置能力。
04|新冠肺炎的实验室检测
鲁艳军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鲁艳军教授,结合自己的检验科实践经历,COVID-19 的实验室特征,包括器官损害、损伤机制等,归纳总结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抗原检测等SARS-Cov-2的实验室检测的优劣势对比,提出多病原体同时检测平台建设和多学科融合的未来检测需求。
专题三·下午场
传染病精准防控应用和进展
主持人·唐岳 博士
会议第三个专题培训·下午场,由五位专家/学者为大家带来了详细的讲解。
01|结核病实验室诊断常用方法与新技术应用前景
余方友 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余方友教授分享关于结核病实验室诊断常用方法与新技术应用前景,详细介绍了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常用技术与新技术,结核分枝杆菌药敏的相关方法和新技术,以及结核病免疫学诊断常用方法和新技术,总结各类新技术的优势和未来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前景。
02|核酸POCT在传染病检测中的应用概述
马学军 教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与复工复产促进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新冠现场快速检测需求不断扩大。马学军教授从技术背景、政策因素等方面回顾了分子POCT的发展历程,盘点了国内外主要核酸POCT产品在检测通量、时间、灵敏度等方面的性能,并介绍了核酸POCT在基层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关口岸以及宠物医院等场景的应用情况。
03|新冠病毒实验室诊断实战经验分享
叶光明 教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叶光明教授,作为武汉疫情爆发初期就参与抗疫的医护工作者,向与会人员分享了宝贵的一线抗疫工作经验,通过对实际患者的简要病例分享,总结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疫情早期改进新冠病毒核酸提取方法的重要贡献。同时,针对新冠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问题,深入分析可能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最后,向与会者分享中南医院的新冠核酸检测24小时不间断的高效科学的工作模式。
04|高通量测序在精准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
唐岳 博士
华大智造
在这次疫情中,大规模核酸检测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华大智造提供的自动化核酸检测设备和方案助力包括武汉火眼在内全球多个火眼实验室快速部署。对于病原感染,核酸检测可以快速的进行‘是’或‘否’的判断,但要确定引发感染的病原具体是什么物种,是已知还是未知病原就需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目前,在突发,新发未知病原感染,以及复杂合并感染中,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已逐渐被纳入专家共识。同时,在平衡了数据量,时间,敏感度和测序成本等因素后,多重扩增测序的方法也逐渐显示出优势。
05|基因分析技术在新冠宿主免疫反应和宿主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李春莹 博士
Thermo Fisher
李春莹博士,对人体免疫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通过对先天免疫研究、适应性免疫研究、宿主遗传学研究的详细而系统分析和总结,向与会者展示了基因分析技术在新冠宿主免疫反应和宿主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提出结合具体产品案例的解决方案。
专家风采会议新技术应用展示区



更多现场花絮


会议总结
本次公益培训会议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精心筹备、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的公益支持、浦江分子诊断大讲堂的学术支撑,得益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的鼎力支持。
本次公益培训与会者众多,实属当前疫情防控下难得的一次学术交流盛会,培训议题全程干货,切入实际,符合当前防控形势需要,在湖北省疾控体系中赢得良好的口碑。专家学者们对核酸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核酸检测新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深入培训和指导,帮助专业人员提升核酸检测技术,提高相关工作质量管理水平,为今后湖北省范围内的传染病精准化防控工作打下夯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同时,此次会议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建设湖北省全省范围内的疾控预防工作人员网络提供裨益,加深了各市(州)疾控中心实验室人员之间的工作交流,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相信此次公益培训必将为湖北省各市(州)疾控中心核酸检测技术骨干们在未来常态化防疫工作提供帮助。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