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质”于精准,“谱”惠诊断!临床质谱新技术专题系列讲座第一讲·浦江分子诊断大讲堂第四十四讲
“质”于精准,“谱”惠诊断!临床质谱市场被誉为“下一个IVD千亿蓝海”,目前质谱已应用于临床内分泌检测、新生儿筛查、维生素D检测、血药浓度监测、毒物筛查等诸多领域。
为积极推进质谱技术在临床实验室中的规范化应用,探讨质谱技术精准诊疗价值,3月25日,浦江分子诊断大讲堂2021年临床质谱新技术专题系列讲座第一期顺利开展。本期邀请到来自清华大学化学系助理研究员孙公伟博士、安捷伦临床诊断及精准医疗应用专家李蓓佳担任本次直播嘉宾为大家做详细解读。
清华大学化学系的孙公伟博士分享
《ICP-MS在临床检测中的创新应用》
ICP-MS作为临床微量元素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质谱技术,具有高灵敏度、线性范围广、多元素同时分析的特点,在元素分析领域具有极大优势。当前临床微量元素检测应用最广泛的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01
孙博士从临床微量元素的定义及分类,意义及科室一一讲述。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但与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通过检测和评估人体内微量元素的水平,可以对我们的健康保健、疾病诊断和疗效监测过程给予明确的指导。目前临床微量元素TOP3临床应用科室主要为儿保科、妇产科和营养科。孙博士从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ICP-MS是一种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的高温电离与四级杆的快速筛选扫描相结合而形成的检测元素和同位素的分析技术, 文献表明ICP-MS法灵敏、准确、稳定,满足临床要求,可用于全血中微量元素检测分析。
02
孙博士着重讲述了临床质谱免疫分析的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针对质谱用于临床免疫检测所面临的挑战性问题,孙博士所在的课题组提出基于元素标记质谱的组合式免疫多组分分析方法,并用于临床疾病标志物的定量检测。该方法可在临床检验中实现快速、高通量的多指标联检,而且是更加精准的定量检测。目前临床中绝大部分为一个试剂检测一个指标,将ICP-MS质谱技术和稳定元素标记技术相结合,系统性建立临床标志物多重免疫分析体系,实现对不同指标的多重定量分析,推动质谱技术和免疫检测技术的融合及其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
03
孙博士分享了ICP-MS在生物分析中的其它应用。利用元素标记策略结合ICP-MS检测技术,可以为免疫分析、核酸检测分析、单颗粒分析、单细胞分析提供新的思路和工具。希望能给相关领域内的专家同仁们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共同推进ICP-MS在临床检测中的深入发展。
安捷伦临床诊断及精准医疗应用专家
李蓓佳
《基于质谱技术的组学及定性代谢流研究用于洞察疾病机理》
代谢组学是关于生物系统代谢物组成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质谱技术是目前代谢组学研究中最主要的分析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代谢组学各个领域。
01
李老师从组学研究的思路出发,阐述了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及应用,并为大家分享了临床研究案例——全面代谢组学方法表征冠状动脉疾病。代谢异常也可以用以表征冠状动脉疾病,同时检测血浆中多种内源性代谢物小分子的变化可能会有特殊的诊断价值。因此,基于LCMS的代谢组学技术极适于作为识别不同类型CAD的手段。
02
李老师阐述了类固醇合成通路的特性,通路抑制的代谢效应是相互联系的,对于酶缺乏导致的代谢异常,可以通过检测酶旁化合物来监测代谢异常。最后,李老师分析了定性代谢流研究及其对生物学研究的必要性。定性代谢流采用同位素示踪实验来追踪重同位素在通路中的流向,测定特定代谢网络中的代谢物被重同位素的取代情况来完成示踪。安捷伦目前已整合形成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分析完备的定性代谢流工作流程,期望在未来提供更快、更准、更完整的高效定性代谢流解决方案,助力洞察疾病机理。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